2006年4月1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维权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运河边的司法所抚平“火气”
本报记者 陈卓 通讯员 吴民

  水乡余杭塘栖,悠悠的古运河,南来北往的货运船只,发达的航运业给当地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总有一些纠纷让人措手不及。
  去年10月30日,有10条安徽籍运煤船从上海闸江码头装煤炭到塘栖煤建公司码头。货主李某怀疑煤炭吨位不足,不让这些船卸货离岸。10条船滞留码头半个多月,双方的矛盾越陷越深。
  此事的症结之一便是煤炭的确切吨位——货运双方在上海码头没有对所运煤炭进行过磅。塘栖司法所提出两套处理方案:一是“硬碰硬”,对全部10条船所载煤炭进行过磅,确定责任问题。二是“软着陆”,双方各退一步,各自承担些损失,和平解决此事。
  11月16日调解时,由于第一个方案涉及几万元的过磅费,双方都不愿意采用。第二方案比较折中,双方都能接受。只是,对承担损失的范围,双方又产生了异议。工作人员分头轮流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以期达到货运双方利益和心理的最大平衡点。最终,司法所所长刘小良一句“买卖不成仁义在”打消了双方最后的顾虑,货主李某和10名船工签订了协议,双方各退一步,并在5天后结清了所有运费。
  塘栖司法所在这类疑难纠纷的调处上“有一手”,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全镇基层调解组织及司法所共调处各类民事纠纷及疑难纠纷458件,调处成功率达96%。
  而积极为弱势群体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也是他们的强项。
  塘栖镇姚家埭村村民邹老汉家境贫寒,妻子患癌多年,家庭负有外债好几万。可邹老汉在医院为妻子配药时却不慎将装有1000元现金的包遗失了。邹老汉当即报案,经查,包被一姓王的女青年捡走。
  塘栖司法所工作人员受理此事后,积极联合王某所在村的有关人员去王某家做工作。但王某一口否认。
  考虑到案件的具体情节和当事人的家庭情况,司法所决定免费为邹某提供法律援助,帮其提交诉状,并到医院寻找证人证言,准备为其打一场大多数人认为标的额小到连最基本的律师费都不够的“傻官司”。最终,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努力,双方达成庭外和解,王某归还了不当得利,邹老汉也自愿给付王某管理费100元。
  去年,司法所为弱势群体提供及联系法律援助15件,148法律服务解答法律咨询33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